采写/邱羡甄 指导老师/肖娜 邓宇 时间/2019-12-11
资料收集/许泽浩 张朋 蔡德纯
从第8周到现在,大二年级的同学们一直在忙碌着本学期最主要的项目:做门把手。当我们在平日里,开关门、使用门把手时,我们能想到什么呢?我们大概只能想到门把手好不好用吧。而这几周,谢席琳老师和刘思明老师让大二年级的同学们学会多维度地观察身边的门把手,对一个门把手进行深入的分析,再扬长避短地设计出一个门把手。
调研
在正式设计开始前,谢老师把大二年级的同学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去找一个建筑物考察,比如宿舍、教室、艺术大楼等地方,观察这些建筑物的结构以及建筑物内各处门把手,发现这些门把手的可取之处及其弊端。
同学们兵分九路,个个化身“显微镜”,发现了很多平时大家不会留心注意的细微问题,张朋所在小组去了校图书馆考察,他们发现图书馆都是早上开门直到晚上才关门,这样算下来,图书馆的把手使用率比通常的门把手使用率低,而且并没体现出图书馆的建筑特色;蔡德纯所在小组在校内各食堂调研,他们发现食堂的每一个档口前都有一扇门,门把手几乎都是圆形的,而食堂工作人员的手常是油烟相伴,这就导致开关门十分吃力,而且还不能维持门把手的清洁度。当然,除了以上两个小组的发现,其他小组还发现其他的问题,比如门把手和门的风格不一致、门把手使用方式模糊、门把手易生锈损坏、人们喜欢把东西挂在门把手,但门把手却缺少挂钩等。
设计
针对调研时发现的问题,大二年级的同学开始着手设计门把手。
张朋的设计别出心裁,有别于传统的单推拉把手,他设计了特别的环扣式门把手。张朋说:“从正面观看图书馆,会有一种曲面的视觉感受,但是图书馆的门把手却是规规矩矩的单推拉把手,虽然这个门把手已经满足正常的使用需求,但是却没有体现图书馆的外部建筑特色。”所以张朋设计作品的曲线感契合了图书馆的建筑外观。
张朋设计的门把手
蔡德纯的设计不仅有外形的小巧,更注重实用性。我们每天都会从楼梯上走过,但我们却从未想过楼梯除了上下楼还有什么值得探索的地方。而蔡德纯正是从楼梯获取灵感:门把手不一定是常规的顺滑曲线,可以向楼梯一样层层分明,棱角分明,增强设计的几何感。在设计时,蔡德纯致力于解决她在食堂发现的门把手问题,她想:“食堂工作人员的手经常与油相伴,如果用手开关门的话,无论是什么形状的门把手,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那我设计一个可以不用手掌直接接触就能开门的门把手,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于是,一个几何造型的门把手便设计出来了,门把手可以两用:一是直接用手开,二是用胳膊肘往下按压。为了更方便胳膊按压,门把手的横截面积也比一般的门把手要大。
蔡德纯还用心观察了门和门把手之间的距离,她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门和门把手之间的距离都很近,为了防止用手开门时,手撞到门框,蔡德纯的设计比一般的门把手多了一段曲折的部分。
蔡德纯设计的门把手
模型制作
产品模型制作是工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表达设计者创意的工具,为产品的二维设计和产品的立体造型搭建了一座桥梁。要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形态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不能全方位地真实表现出设计内容,所以要通过模型制作来弥补二维设计表现的不足,产品模型具有立体、全方位的展示效果,可以展现出作品的曲面、大小、比例,有利于持续保持设计的鲜活性,便于进行综合设计分析与研究,找出设计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从而不断补充和完善设计。
一个最终展品的背后通常有无数个产品模型,这种产品模型就是设计者的研究模型,蔡德纯和张朋也不例外,他们数次打磨产品模型,认真地自我研究、推敲,只为追求更美的视觉效果、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蔡德纯的研究模型(上)、张朋的研究模型(下)
总结
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往往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许是突如其来的一场头脑风暴,或许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抑或是设计的灵感......设计者设计的作品最终要投入到生活中使用,所以设计作品一定要从生活出发,符合并顺应人们的使用习惯,这就要求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应具有一双“显微镜眼睛”,学会用心、细致地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设计出让消费者满意的贴心作品。